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研究中国的婚姻挤压状况对男性终身未婚比例和平均初婚年龄的影响。在构造了考察婚姻市场上未婚人口的婚姻挤压状况指标的基础上,本章根据预测数据测度2000~2060年婚姻市场上的男性婚姻挤压程度,根据人口预测数据和生成的婚姻表,测度在此期间男性终身未婚比例和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化。本章发现如果把婚姻挤压的测度限定于未婚人口,则婚姻挤压的程度要比测度总体人口(即不区...
2010年以来,中国生育率一直在低位运行并在2020年降至极低生育率,出生人口在2017年以后逐年下降。2020~2022年的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初婚和生育的推迟,出生人口加速减少。估计2023~2025年会有一定数量的补偿性生育,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可能有小幅回升,但仍将延续初婚和生育推迟的大趋势。
中国每年的登记结婚对数在减少,离婚率在迅速上升。中国人口粗离婚率的升高,既受人们婚姻观念的影响,也深受中国婚龄人口供给的影响。在地区分布上,东北三省离婚和再婚问题较严重,但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却不明显。人们的初婚年龄进一步推迟,未婚人口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农村老人的丧偶问题重于城市。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失衡,未来男性“婚荒”问题会很严重。
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下的女性缺失会造成初婚市场中的男性婚姻挤压,其潜在的人口社会后果可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男性婚姻挤压将迫使中国农村传统的婚姻观念和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两性关系和婚姻质量,对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家庭产生深远影响。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而由近30年来持续升高的出生性别比所引发的婚姻市场中男性过剩对婚姻市场的冲击问题,在城乡流...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孩的歧视,使得出生性别比偏高,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婚姻市场上男性过剩,产生了男性婚姻挤压。中国1978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300万人。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目前以及今后都面临可怕的女性缺失,届时将会有 3000万~4000 万光棍不能或无法正常结婚,中国将进入严重的婚姻挤压阶段(Poston and Glover,20...
文章根据2016年北京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已婚青年与配偶从相恋到初婚所经历的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青年平均经历28.82个月(2.4年)的恋爱期后结婚。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性青年,恋爱时间更长。对男性来说,男方家庭经济实力更强,缩减了男性的恋爱时间,有助于男性进入婚姻状态。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通过相亲的方式恋爱有效地...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