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初民社会     检索到  57809  条相关信息

户籍制度是一项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制度,并由之形成了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体制。户口的管理是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而这需要公权力逐步渗透进社会。户口的管理从最初的秩序形成到与衣食住行结合从而实现相应的全能目标,包括政治上的,经济上的,还有社会上的。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流动治理首先应确定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新世纪之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进入新世纪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等均高于全国的增幅从总体上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这种态势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部分以资源型经济结构为主的民族地区现阶段还缺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地区在生态环境建...

作者:龙远蔚 刘小珉 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本书试图研究,物的形态与性质发生变化,能否逼迫总体性社会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发生变迁;以土地为例,土地的存在状态之变,是否会推动乡土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若是,会发生何种类型的变迁。本文对该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理论进行介绍。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有了政府主导,对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制定了规划、政策,培育了市场,加大了投入,谁来具体执行呢?当然是社会。但是社会是具体的,是应该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社会,就是泛指由共同机构、组织和设施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与老年人生活有关的组织都可以被认为是老年人所理解的社会。在我国,单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尤其是现在的城市老人,这些老人原来所工...

作者:曾庆敏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曾以此概括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用以区别于当时在城市正在新孕育的“很特殊的社会”(1999d:316)。在乡土社会中,社会分化不仅存在,而且比较严重。地主与农民,尤其是雇农间土地占有极其不平衡,即是例证。“家族政治”“长老统治”等,则是政治权力上社会分层的表现。此外,“文字造下了阶级”的现象说明(1999d:4...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关键词: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础之一。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覆盖人数逐步增多,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也要看到,社会救助事业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比如造成贫...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本书主要分析了2006年上海市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情况,分别从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为上海市的下一步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

作者:孙克勤 卢汉龙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袁方主编,胡健颖、吴军副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9月,430千字。

作者:刘爱玉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