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经典的政治参与概念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一般是指公民个体,政治参与活动主要包括公民个体的投票、选举、主动接触和结社活动。在这些活动方式中,除了结社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外,其他活动都高度个体化。显然,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利益集团的活动,并不在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政治...
公民参与问题在国外讨论和研究很多,上面提到的近些年在西方国家影响日益增大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实主要是一种公民参与的理论。但在我国,对公民参与的讨论和研究相对较少,我们总是把更多的关注或是放在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民主的普遍价值上,或是放在民主制度、民主文化和民主机制的中国特色上,对公民参与的一般性理论研究不多。本文将对公民参与的概念、要素、意义、形式、领域、...
有了政府主导,对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制定了规划、政策,培育了市场,加大了投入,谁来具体执行呢?当然是社会。但是社会是具体的,是应该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社会,就是泛指由共同机构、组织和设施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与老年人生活有关的组织都可以被认为是老年人所理解的社会。在我国,单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尤其是现在的城市老人,这些老人原来所工...
参与式发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盛行于20世纪70~90年代,迄今已成为国际发展实践的主流理念。此概念是在对传统发展思想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参与式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框架、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以及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工具,是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本章主要介绍对传统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来源、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以及对参与式...
本书以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示了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中参与式学习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活动。在此创新中,大学教师、学生、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研究者共同设计、讲授课程,共同监测评估课程的过程和效果,并将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长期的、深入的实地研究。该创新避免传统灌输式的消极学习模式,而是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强调团队合作、在行动中学习,并在...
本章从闲暇生活、共同体意识重建和自我认同的角度分析了“村改居”社区中的基层秩序重建。从个体层面来说,上楼村民需要对自我身份进行重新定位,但这不仅是一个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过程,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教育引导策略帮助村民尽快完成向居民的认知转换以及提升对新社区的认同感乃至自豪感,而另一些地方则试图利用传统文化来凝聚社区共识,重建村社共同体。由于离开了土地和农业...
本文首先阐述了2011年“中国公民政策参与”问卷调查被试基本情况,接着介绍了公民政策参与的客观状况,然后分析了公民政策参与的主观状况,最后对政策参与客观状况与主观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对当前中国公民的政策参与状况作出基本评估。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公民参与最普遍的形式。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包括公共政策的发起、制定、实施、评估等各个阶段。在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正逐渐为公共管理者和公众所认识,其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