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总报告阐述了20年来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的回顾、成就以及不断扩大和深化交流与合作。两岸文物的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维系两岸同胞情感、推动两岸交流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文化的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基本,两岸文化交流是拉近和消除两岸认知距离与隔阂的推手,是沟通两岸子孙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过去海峡两岸长期的分治与对峙,经贸交流在其中扮演了化解的角色,审视两岸前景,须透过文化的互动交流,才能为两岸关系的推展整好土壤。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传统习俗观念等影响,达腊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值得欣慰的是,由于传统“跳公节”的恢复举办,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在当地政府、彝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当地交通条件、生计模式也都有了长足进步。本书呈现了当代中国西南边境一个彝族村落发展变迁的境像。
初建于汶川抗震救灾中的长期照护全国联盟紧急生活护理的行业,在青海玉树救灾中成熟了。2010年4月18日至5月29日,长期照护全国联盟开展了42天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行动,组织了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56家长期照护全国联盟成员单位,共计193名志愿者,为315名藏族老人和同胞提供了专业生活护理照料服务。
“文化孤岛”现象不仅仅指地理位置上隔离与主流群体,更加指文化心理上与主流群体的差异与隔阂。孤岛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被侵略者的“文化孤岛”。第二种是侵略者的“文化孤岛”。第三种是冤冤相报的、互相制造的“文化孤岛”。而归侨安置场“文化孤岛”形成的原因是其一偏远的地理位置,其二国内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三封闭的管理体制。"文化孤岛"的特征和弊端也...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三个大点:其一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因为总体比较落后,所以安置场发展就较为困难,改革的进程也相对滞后。其二是“文化孤岛”现象,这不仅指地域上的隔离,更加指对于文化心理上与主流人群的差异与隔阂。其三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社会关系局限,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