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几百年来, 青海省南部地区一直是多民族牧区, 在那里生活的藏族没有任何永久定居的概念。 今天, 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流由于工业和现代化而被加深, 造成两种文明融合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作者于是问道: “我们如何在两种形式的生计和生活方式之间达到和平共处呢?” 由于生态和环境的因素, 之前探讨的农业耕种替代畜牧业以及农耕实践嵌入畜牧生活的方式已经...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宗教促进民族团结的事例比比皆是。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通过宗教信仰团结各民族部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结束了半岛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中世纪,欧洲各民族在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教廷控制下,基本可以和平共处,有助于维持欧洲稳定。到了近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在印度的国家独立运动中,印度教信仰成...
对亚洲来说,巨大的机遇由此而生,或许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责任形式,并将激发出关于如何推动整个人类发展理念的灵感。习近平主席在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显然涵盖这一理念。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宝贵的时刻,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地将人类的团结作为更高理念,从而有意识地将设计一个新时代作为一项任务。
2002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与中国政府在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展开更密切的合作。我们希望这次会议,鼓舞我们大家去迎接在保护和发展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工作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文明交流互鉴已经成为增进各国间友谊的桥梁,成为推动打造人类美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驱动力。意识到这一点后,在国际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所有国家将文化纳入本国、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在地区层面,东盟在《东盟文化艺术战略规划(2016~2025)》中也提出了相同的理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民心相通,以推动全...
原文标题:China’s “Silk Road” Project
“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洲合作对话的合作,将在不同文明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纽带,加强亚洲对抗霸权主义全球化的能力,最终实现本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繁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共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意味着各国应在社会层面携手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宏伟又艰难。实现世界的普遍和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推进,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了以共同愿望为基础的人道主义理想。我们必须以...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