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国家认同     检索到  22554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藏羌的社区主体认同,首先介绍了嘉戎藏族的祖源问题,其次是羌族与藏族之间的身份认同,最后介绍的是有关文化保护方面的文化认同

作者:黄承伟 赵旭东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本研究从多重社会认同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群际知觉的关系。对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643名汉族和364名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又存在显著差异。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类型主要包括四种:整合型、民族型、国家型和弥散型。居住环境影响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

作者:高文珺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四个认同”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是对“共有精神家园”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当前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民族认同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民族分裂,抵制恐怖主义更凸显其必要性与时代性。甘肃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调研甘肃民族地区民众对“四个认同”的舆情动态,可以梳理民族情绪,掌握民族舆情,为如何理顺各民族关系...

作者:王荟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诸多原因,形成了少数民族多沿陆地边界聚居分布的传统格局。在我国漫长的边境沿线及其毗邻的周边国家之间,世代居住着30多个跨境民族,其中仅云南省就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境内外的跨境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文化联系,但又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因而其身份认同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维护国家...

作者:谷禾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向往程度、在城市的交际状况、对城市生活方式的融入状况、市民意识及社会参与状况四个方面来论述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认为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认同,成为真正的市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原因在于城市有关农民工的制度设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作者:栗志强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随着农村城镇化、村民市民化的推进,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退缩以及由此引发的参与不足、认同缺失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乡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村头、树下、晒坝、井旁、广场等公共空间是大家认识、熟悉、交往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村民利用社区内外资源,采取互助、自治等行动,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协调社区的共同事务,培养对社区的共同认同,维持社区的繁荣...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本文介绍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民汉兼通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使国家通用语的使用成为新疆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自我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他们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是把汉语言学习推向标准规范汉语言实践的过程,是强化对国家通用语言认同的过程,是以一种物化的形式完成“中华一体”观念的升级过程。但在新疆少数民族民考民群体中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工作还任重道远,需要进行科学、系...

作者:周珊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年轻的农村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农民工群体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内部分化,出现了两代农民工。当代农民工多是80年以后出生,常常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流群体。在第一代农民工已基本找到社会定位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他们自...

作者:钟小浜 郭科 黄海涛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