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从闲暇生活、共同体意识重建和自我认同的角度分析了“村改居”社区中的基层秩序重建。从个体层面来说,上楼村民需要对自我身份进行重新定位,但这不仅是一个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过程,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教育引导策略帮助村民尽快完成向居民的认知转换以及提升对新社区的认同感乃至自豪感,而另一些地方则试图利用传统文化来凝聚社区共识,重建村社共同体。由于离开了土地和农业...
本文主要分析了藏羌的社区主体认同,首先介绍了嘉戎藏族的祖源问题,其次是羌族与藏族之间的身份认同,最后介绍的是有关文化保护方面的文化认同。
本文首先分析了远东地区形象,然后介绍了远东社会认同与移民融合。
本文以2018~2019年所收集的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系统考察制度环境、社会关系络、利益关系以及个体市场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民身份认同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要解释。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证据,还能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国家认同是在社会建构下国民对自己归属于某个国家的确认和对国家的认可,同时兼具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意识。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作为一种集体现象的国家认同是保障国家稳定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某些因素的催化作用下,民族认同却可能与之发生冲突。本文以中国民族政策语境为观照,从比较视野出发,主要分析了英国苏格兰、北爱尔兰民族独立问题的形成因素,同时探讨英国面临国家认同危机的教...
基于国家疆域的地理空间、共同利益的价值空间、历史文化的情感空间、制度结构的规范空间,体现着边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空间的多维属性。在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阶段,边疆地区国家认同空间的构设,呈现为文化主义与族际主义、国家整合主义与区域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行动逻辑。当代中国由国家主导,边疆社会、内地社会、民族自治机关、民族精英及域外力量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下的边疆地区国家认同...
如果说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源于文化认同,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是文化自发发展的结果。另外,跨境民族身份认同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概念:“国家”。事实上,跨境民族的形成变迁与国家息息相关,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民族国家赖以维系的基础在于其国民共同的政治身份认同,因而对国民统一的政治身份认同的塑造始...
在社会科学领域,“认同”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概念。同理,促进人的安全认同作为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理应重点关注“安全认同”这一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人的安全认同缺失的不良现象,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大安全视角,以认同的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认同的定义,并对其进行扼要解释。在此基础上,阐释安全认同的功能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安全认同的动机、路径及...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