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人权问题上进行了重大外交战略调整。之后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人权活动,在国际人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一年来,中国在与国际人权条约机制的合作、与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人权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2010年,...
2019年中国在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方面进展显著,主要分为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政府层面的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除了稳步推进常规的多边和双边合作与交流,也出现了新的合作与交流形式,并且一些原有的合作与交流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民间层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权社会组织对国际人权事务的参与,这一年中国人权社会组织表现非常活跃,其参与的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不仅形式多...
本文回顾了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和就减贫和消除贫穷达成全球共识方面日益重要作用的演变。报告审查了发展金融机构,特别是世界银行集团在发展中国家努力减少赤贫方面提供的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发展合作格局的最新变化,然后评估技术合作在发展合作中的实践情况,接着总结受援国在技术合作方面的经验,最后梳理可供中国借鉴的技术合作经验。
自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国际发展援助的理论框架经历了现代化理论、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的迭代,本质上基于西方中心主义,试图通过对非西方世界的干预来同化非西方世界。进入21世纪,在从国际发展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的转变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理论变化,如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权利为基础的发展理论、治理理论等,这是国际发展合作实践在面临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挑战以及反思...
接受国际发展援助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多/双边国际组织开展减贫合作是中国接受国际发展援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际组织的援助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同时帮助中国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农村发展和扶贫的理念、方式方法。这些国际经验经过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和推广,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理论、政策和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扶贫...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