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国际经济协调     检索到  48662  条相关信息

文化因素很少为纯粹的经济理论所关注,本文围绕其对国际经济活动及其协调运作的各方面影响,做些具体剖析:首先指出文化因素对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实际作用;接着分析文化因素对国际经济协调的影响;最后提出恰当构建涉及文化的协调思路。因此,围绕自身市场文化与国际经济协调之间的互动关系,一国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做法。一方面,它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市场文化的正面能量,如支持市场机制的...

作者:石士均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本文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汇率理论到国际货币体系,梳理全球经济运行的逻辑与矛盾。

作者:崔凡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发达国家在福利体系建设方面,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中国的福利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作者: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的新论断将发展的内容具体化: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分析了如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者:马传栋 出版时间:2005年02月

西部大开发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发展目标的关键性的战略步骤之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巨大工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即将全面启动的时候,有必要就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给予认真仔细的思考。

作者:李善同 刘勇 侯永志 出版时间:2001年03月

本文分析了国际机制与重叠国际机制,首先进行了机制的哲学解读,接着分析了国际机制,包括概念与内涵、机制要素分析和邻属概念的区分,最后探讨了重叠国际机制的相关问题。

作者:刘美武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要实行统筹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唯此才能推动区域生产力提升、科学技术进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强区域运行调控、采取多种形式和向科技型方向发展等资源整合对策。

作者:李世华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循环农业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和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建立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因此,针对我国农业效率不高且面临严峻资源瓶颈与环境问题的状况,循环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农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旧的增长模式,协调农业与资源环境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作者:彭廷柏 陈惠萍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