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土地制度变迁     检索到  54564  条相关信息

研究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现状及未来,首先有必要了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农民土地权益的嬗变。“因为历史是绵延不断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而制度变迁才是历史演进的源泉。”各阶层对土地权利的要求推动着我国土地制度变迁,而每一次土地产权的变迁又会对各阶层的土地权益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的土地产权在经历了公权与私权的各种较量之后,形成了现阶段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

作者:柴荣 王小芳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针对土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丰富的中国土地思想遗产。本报告对先秦到清末的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思想进行梳理,并对其变迁做出研究和说明。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于土地制度具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作者:彭波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几次大变革: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行农民所有、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实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1978年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发地在农...

作者: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实行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较快发展起来,其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不管在起步还是在发展程度方面都具有远郊村所不具备的优势。伴随着非农化乡村的形成与发展,他们有的完成了从乡村村民户籍到城镇居民户籍的变更,有的开始了从村民待遇向市民待遇的转换,有的实现了从乡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的转轨。回顾和梳理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

作者:黎明泽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利用公权力强制取得或消灭土地权利的行为,是财产权存续保障的重大例外。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加之发展公共事业的需要,使得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本章对我国的传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介绍。

作者:董彪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农地制度是事关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制度。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带来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改变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农地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农地制度如果不转型去适应这一变化,则可能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当前中国面临的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农地撂荒...

作者:罗浩轩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

当前,一种“生产主义”发展观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正在推动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皖北黄村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平坟、腾指标、确权、农民上楼与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实践,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其文化根源在于“生产主义”的发展观将土地仅仅视为市场社会中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土”对于乡土中国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农民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之一。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因缺乏话语权,在参与利益分享与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存在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被忽视甚至被否认的可能。如何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让农民参与分享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成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财产权的概念是对农村生活这一特定场景中农民群体和个体享有的财产权的概括性描述。农民财产权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反映了让农民更多...

作者:董彪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