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国际公益慈善组织已经成为建构现代世界秩序重要的、积极的力量。自19世纪中期进入中国以来,它们不仅催生和支持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也对缓解中国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国际组织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客观的直接援助,也在引入发展理念和技术、培养公益人才和公益组织、促进跨部门合作方面贡献很大。鉴于国际组织在中国开展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政策、制...
本文简要收录了2016年我国公益慈善年度大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慈善论坛、诈捐事件、慈善捐赠、慈善组织等有关慈善的各方面事件,涉及政治、社会、法律等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2014年1月至12月有关公益慈善的中国地区的大事记录。
本报告根据中华慈善总会2000年和2001年对全国各级慈善会团体会员和日前对地(市)级以上慈善会团体会员相关问题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从实务工作角度,试就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涵义、内容、特点,慈善组织当前能力建设的状况,慈善组织迫切需要建设的能力,以及有效提升慈善组织能力的途径等能力建设的一般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014年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在平静中孕育规范的一年。 从2008年起, 中国的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事业就已开始加速转型, 其后更是一日千里。 中国的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事业大踏步地从以往的感性公益和计划慈善逐步转变为理性公益和公民慈善。2013年, 这一转型的方向基本形成,① 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相一致。 但是, 这种快速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混...
在“第三部门”亟待发展的中国,如何扶持和培育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初期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茁壮成长,最需要的是创造有利于公益组织成长的环境或支持性体系。因此,在公益产业链中,支持型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公益支持性体系的过程中,支持型组织NPI进行了积极探索,发展出公益组织孵化器、公益创投和公益广交会等创新项目...
以宗教团体和宗教场所为主的宗教界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近年来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趋势。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有着传统和信仰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受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公众认知影响,宗教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进一步推进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政策的积极扶持和宗教界自身的努力,以及行业建设。
关于官办慈善组织改革,学界一般认为应以去行政化为起点。而所谓去行政化改革,普遍的理解是官办组织应脱离体制,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体。这种观点认为,官办组织不去行政化,就没有活力,不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要求。既有体制束缚了官办组织活力的发挥,所以要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去体制化上。所以,去体制化便为去行政化之要义。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