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可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四种类型。其特点则表现为原生异质性、多元融通性、体系稳定性、持久延续性。其功能则表现为:“居边”——保障跨国民族在边疆安居乐业、“通边”——保障边疆各族的经贸往来、“融边”——保障边疆各族的文化交流、“识边”——加深边疆及边疆人的自我与...
本书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与灾害应对的关系,展现了民族文化对于灾害的解释方式和应对方式,既有地方性知识层面的探讨又有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 既有学术上的分析又有可读性,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知识的有效途径。
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与防灾减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宗教信仰和仪式的知识、人居环境知识、动植物生态知识、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显示出防灾减灾的价值。地质地貌及人居环境知识有防泥石流滑坡、防火等功能;动植物方面的生态知识则有防饥荒、防食品短缺和急救的功能;宗教信仰、仪式的防灾减灾功能是综合性的,有形而上的特点;而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预防灾害的作...
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过程中,部分宗教组织实践并形成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验。本文以甘肃省部分清真寺参与无毒社区建设行动为考察对象,深入分析和讨论作为地方性知识系统代表的清真寺如何参与禁毒治理实践创新并增进自身宗教事业及穆民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导论部分将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从微观视角详细呈现一项环境政策在特定时空中实践的现状、问题与成效,从而揭示一项全国性的生态建设项目的地方实践形态及其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已有近20年历史,在生态、社会与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这里特别关注基层执行主体之间的互动实践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退耕还林政策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环境政策,具备系...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