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市传统     检索到  36841  条相关信息

传统农区农业比重高、农村人口基数大、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成为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薄弱环节。在对实现传统农区城市跨越发展对河南省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河南省传统农区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条件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优化城镇化形态和布局、强化产业支撑能力...

作者:韩鹏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进行。本报告以传统戏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为基点,从名录机制、人才培养、抢救性工作、展示展演等方面进行分析,关注传统戏剧在受到保护的情况下仍存在的相关问题。就目前的保护现状而言,仍需对传统戏剧,尤其是濒危剧种进行深入发掘、抢救、传承与保护。

作者:李杨 罗猷敏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对传统农区工业化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概括与归纳,具体包括工业化模式、工业化运行机制以及推进工业化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试图从中梳理出传统农区工业化次生中的次生这一特殊性质,为传统农区工业化空间分异的解释寻找切入点。

作者:张建秋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中国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产生极早。从广义信用担保制度来看,由国家法律构建的正式制度与由风俗习惯构建的非正式制度,是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正式制度发展不足,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非正式制度色彩更浓一些。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产权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运行环境是比较封闭的乡村熟人社会,乡绅保人、信誉机制是维护信用担保制度运作的关键。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在当前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国形成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针对名录建设,建成四级名录体系;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基本工作标准;针对传承机制,开展多种实践方式;针对展示平台,开展大量展示活动;针对生产性保护的需要,建设生产性保护基地。今后,诸多问题仍要以此为基础,经过反复实践再行开展保护工作。

作者:陈琛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利用公权力强制取得或消灭土地权利的行为,是财产权存续保障的重大例外。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加之发展公共事业的需要,使得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本章对我国的传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介绍。

作者:董彪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婚姻和家庭都是直接与人口再生产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婚姻是合法的生育行为的前提,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婚姻和家庭结构是社会规定的,是和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婚姻和家庭结构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社会的婚姻和家庭结构都是建立在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并反映出这种社会经...

作者:汤兆云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中国现代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典型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不可能以掠夺“落后民族”和建立全球霸权作为“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不能以此为前提,先实行国内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剥夺和消灭小农,将他们变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进入工厂,然后再依赖攫取海外乃至全球的暴利将劳动者又变为“工人贵族”;而只能沿着如下道路为“现代化”的切入点,即在现代经济...

作者:林刚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