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市化演变理论     检索到  26023  条相关信息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早在1989年就被法国著名学者戈特曼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更是引世瞩目。在城市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今天,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最为成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否像发达国家地区的城市化那样源自工业化的推...

作者:王红霞 林志宗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十一五”以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断崛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是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发展的,城市化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化率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但应当看到,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作者:陈亚文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远东城市化的历史变迁,然后介绍了远东城市化的人口学分析,最后介绍了工业化驱动下远东城市居民生活。

作者:于小琴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本文在对新型城市化和包容性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包容性发展、新型城市化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研 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作者:刘耀彬 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和城镇体系的完善,又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发展战略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城镇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二是单体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本章的任务就是要阐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李成勋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章阐述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解释本书所涉及的城市、乡村、礼治、市场经济等主要概念;概述本书应用的理论工具:“路径依赖”的理论体系及其推动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

作者:黄郁成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从工业、就业和税收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动力因素的发展和变化,经济总量(即生产力规模)显著扩张,经济成分多样化。城市化动力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城市化动力规模空前,动力成分和结构出现了战略调整。城市化动力机制与模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包括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外向机制。并阐述了城市化动力机制和模式的演进过程。

作者:黄顺江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灰色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时间、空间及空间演化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在时间上的变化受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大,而制度与人口素质对其影响不大;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差异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密切相关,在空间演化上,第一产业作为初始动力,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始...

作者:许家伟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