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阐述20世纪中国经历的变革,从反封建、反礼教开始,希望建立一套有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但这场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农村,使变革的路径遵循传统的礼治价值观,将破除现代城市与市场经济高贵礼法地位视为变革的目的,从而引发了一场去城市化的运动,这场运动的结果就是建立了一套既有工业化严谨性,又有礼治等级森严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民进城与资本下乡是中国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互补过程,前者是农民市民化,后者是市民下乡。但在礼治型市场经济的约束下,农民进城的方向是从礼治等级较低的农村和城市,向礼治等级较高的城市迁移,由于农村的礼治等级最低,很难实现资本下乡,从而无法完成农村就地城市化的过程。同时,礼治市场经济也导致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距。由于礼治市场经济存在的市场等级差异,最终使中国难以走...
本章总结了“礼治市场”的模型假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线路和特点,并对未来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一定的评估。
鸦片战争以来的经济史,可以理解为农村城市化的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由礼治价值观推动形成的大一统国家与小农经济社会,不存在以工业化和市场化为表现特征的现代城市。鸦片战争强行在中国输入了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城市基因,从此,实现工业化,建立以“开放”“交易主体平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成为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但在传统礼治价值观的约束下,出现了“礼治市场”的...
改革开放是一场从“一大二公”的命令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的一场重启以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化变革。这场变革从人民公社解体、个体户与单位经商开始,到乡镇企业、特区和各种开发区等增量城市崛起,再到存量城市的市场经济改革。在增量城市的推动下,市场经济逐步突破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等级差异的礼治型市场经济形态。
本文主要阐释了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首先,本文针对特困儿童社会救助的现状和缺陷,提出以整合输入、协调输出和专业传递为基本原则,构建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体系。其次,本文以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实践为基础,提出从组织创新、资源整合、资源输出、专业传递等四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最后,本文明确了政府、社会组织、个体等...
从金融体系的机构组成来看,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完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建设,在机构设置上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种体系基本上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要求。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包括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两部分。其中,金融中介占主体地位,金融市场中除民间借贷较为活跃外,其他各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小,对 “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远远不够。金融中介又...
什么是国际发展体系?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国际发展合作共同体?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面对上述有关发展合作本体性的问题,本书结合当前国际和国内新型发展格局和态势,采用“叙事-主体-实践”三维分析框架,以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主要发展援助国国际发展共同体形成和实践为研究对象,总结上述三个主要援助国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并为我国在新时代国际发展合作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