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云南积极参与GMS合作,按照“科技创新,引领合作”的方针,坚持“需求牵引、项目驱动、科技支撑、互利互惠”的原则,20年来,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等九大重点领域,与GMS国家持续开展广泛深入的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丰富的资源、充满生机和潜力的市场及在亚太愈发凸显重要的地缘位置,吸引了域外大国的积极介入,印度正是活跃于其中的一个。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印度“东向”政策的深入,印度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也将向纵深发展,并对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国际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业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云南作为中国参与GMS经济合作的主体省份之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GMS农业合作,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试图通过对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及中国(云南)应如何在其中发挥自身作用等问题。
2012年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能源、贸易与投资、农业与环境、交通、禁毒合作、湄公河联合执法以及旅游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美、日等域外大国对湄公河地区合作的介入力度空前加大,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亟待积极应对和化解。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全长4880公里,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机制建立以来的20余年间,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个成员国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经济合...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是中国与湎甸、老挝、泰国、東埔寨、越南等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的合作平台,也是我国开展周边外交和区域合作的重点方向。2013年以来,次区域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参与GMS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继2011年、2012年、2013年出版“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全长4880千米,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机制建立以来的20年间,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个成员国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