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女性学一词初次进入中国语境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此后,围绕女性学学科建设启动的一系列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为2011~2015年女性学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国际与国内对妇女与发展议题的高度重视构成了这一时段女性学学科发展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中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为女性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2011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
本篇主要是介绍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妇女史、女性心理学、女性与教育、性别与媒介、女性文学、女性社会学、妇女人权与妇女法、女性人口学、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女性主义哲学,以及性别发展与公共政策。
本研究在学习和理解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女性学肩负着三大历史任务的观点,即一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发展壮大,二是学科外部溢出效应的放大显现,三是对于介入女性研究其他学科的影响渗透。为了担负起学科的历史责任,女性学要加快学科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自身发展;还要主动走出去,进入其他学科领域和融入国际学术界,放大学科的溢出效用。
“女科技工作者‘孕哺期’职业发展研究”是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委托课题,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承担。课题主持人为魏国英和周云,课题参与人包括社会学系、心理学系、法学院等院系的老师和女性学研究生。该课题于2011年启动,2013年完成。
本文主要回顾了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女性学学科制度与建制的发展状况,认为学科范式是制约女性学发展的瓶颈,应该总结女性学半个世纪的积累,着力于女性学学科范式的建设。
女书文学在吟诵的基础上创作,吟诵是女书的创作方式。女书吟诵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逝。20世纪80年代后,专家学者介入,女书的歌唱开始多于吟诵,因为吟诵难学,很难表达出韵味,而歌唱的音乐性强,容易被接受。随着吟诵的没落,女书的创作也如一潭死水,女书创作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保护和传承女书吟诵成为女书保护的当务之急。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