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以白马庙为例,对长城村白庙组的有神社区进行介绍。在长城村,社区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原始自然村落和后来的行政区划村落外,还存在着一种以社为单位的有神社区,专指共同祭拜同一座神庙的所有人的集合。以白马庙为信仰中心的社,在村落庙宇中规模较大,整个长城村的村民都信它,此外也包括邻村及所在乡、镇都信仰它的社民。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塔桥村的民族总体状况、回族习俗和汉族习俗;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塔桥村的宗教情况,包括宗教活动、清真寺情况。
大体上说来,蓝靛瑶的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和道教为主。原始宗教是瑶族最初的宗教形式。瑶族崇拜自然,信仰万物有灵,后来发展为万物崇拜,崇奉各种动植物神灵。瑶族道教是集汉族道教与瑶族巫教于一身的产物。瑶族道教的信仰可分为文道和武道两种,信文道者称为道公,信武道者称为师公。
本文以剧头村的祭祖活动为参考,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宗族组织的重构和民间信仰的复兴现象。本文首先描述了剧头村的地理位置和宗族分布;其次叙述了当地的祠祭、祖厝祭等祭祖活动及空间安排;再次阐述了游蛇灯活动的流程、分析了其文化内涵;最后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
宗教生态平衡,是近年来我国宗教学研究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研究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个人、宗教内部之间的制衡关系,思考与探索当代中国宗教生存发展的前景。牟钟鉴先生提出:“把文化生态学应用于宗教研究,建立宗教文化生态学。”本报告以云南宗教的历史与现状为例,以宗教生态平衡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状态,考察宗教内部、宗教与宗教...
本文以汉传佛教为例,选取鲁西南地区两个汉族村庄的实地调查个案,分析了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互融共生性特征,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促进民族团结的因素很多,如政治制度、经济互动、社会交往、文化生态以及思想观念等,这些因素从整体上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类型。宗教无疑是促进民族内部团结的重要力量,而且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可以产生正反两种功能的结果。在信仰不同宗教的民族之间,宗教在特定情境中有可能成为巨大的分裂因素,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即是明显例证。近一百年来,尤其是第...
本文主要研究了西藏朗塞岭村和柳村的宗教设施与宗教生活。本文首先介绍了两村及其周边的宗教设施。其次,本文考察了两村村民的宗教信仰与日常宗教生活。村民正统的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日常宗教生活包括诵经、煨桑、朝拜寺院、转佛塔,宗教支出主要用于宗教物品和宗教法事活动等费用。除正统的藏传佛教信仰外,村民还有民间巫师、神山崇拜等民间信仰。最后,本文总结了两村宗教生活的特点...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