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形式公平     检索到  38460  条相关信息

本文对户籍-世代和就业表现对公平感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变量和模型进行介绍;然后分别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公平感、收入公平感、医疗公平感和总体公平感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因子分析,从就业分层表现与公平感之外的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公平感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作者:庄明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本文基于对效率和公平含义的界定和实现条件的分析,梳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变化,对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展开讨论。

作者:武鹏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中国能否以及如何建设福利社会?本文认为,按照底线公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道路。为论证这一观点,本文回顾了底线公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概述了底线公平制度结构、基本机制和原则,总结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的主要特点,认为据此可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动态均衡,增强社会福利的自我维持能力,收到以较小成本获得较大福利、最大限度地防止福利依赖、大幅度地降低社会紧...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灾害救助的基本政策目标是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安全、社会交往、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Maslow,1970)。由此,从满足灾民需要的角度看,随着灾害救助水平的提高,灾害救助政策的焦点必然从关注灾民的生存和安全向社会交往和自我尊重转移,相应的,评估灾害救助政策的重点也必然从客观的生活条件转向灾民的主观感受。因此...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从《达喀尔行动纲领》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可持续发展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都是公平的、包容的、优质的全民教育,要让所有的人,不论种族、阶层、性别、地域或其他任何社会身份,都能享有教育机会。不过,现实状况是,在当今所有社会,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中国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国民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在推向普及...

作者:李春玲 胡备 李涛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厘清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相关概念,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并论述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作者:卢洋 蒋永穆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面对国内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式提出,要“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在我国广泛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有必要分析我国就业形式演变中的妇女就业状态,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多种就业形式给妇女利益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注意确立必要的性别意识,制定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法律...

作者:李秋芳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2005年是中国教育公共政策发生宏观转向的转折之年。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教育在数量、培养能力上大规模扩张,极大地增加了国民的受教育机会。但由于国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这种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系统经营创收的“产业化”模式来支撑的,从而导致了高收费、乱收费、钱学交易、择校热等种种乱象,加大了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

作者:杨东平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