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房间里的残障者     检索到  136258  条相关信息

本文描述了笔者参加清华大学举办“包容与多样——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所思所想。

作者:解岩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本文希望论证残障人权模式是对社会模式改进,并且有助于《残疾人权利公约》实施。本文指出残障人权模式有如下特点:强调损伤并不阻碍人权享有和行使,包含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人权,将损伤看作人类多样性中宝贵一部分,承认身份认同问题存在,允许对预防政策进行评价,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1718600

作者:陈博 ChenBo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本文我们将从社会支持网结构、规模和支持密度三个角度对残障社会支持网进行描述,还将对社会支持网进行因子分析。

作者:周林刚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残障研究在爱尔兰蓬勃发展,为了确保研究质量以及对研究参与者保护,爱尔兰国家残障事务署开发此伦理指南,以协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此指南综合了目前国际上良好实践,在开发过程中也进行了广泛利益相关咨询,特别是向残障咨询。此指南可用于残障研究资助、执行和管理,特别是那些有残障参与研究。1450197

作者:爱尔兰国家残障事务署 高薇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本文基于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反歧视标准,检视了日常生活中有关残障意象,并借助残障人自己影像故事,批判传统社会中有关残障狭隘想象。继而通过关于不同残障议题影像,呈现肢体、听力、视力、精神障碍人士日常生活,反思如何消除关于残障过度阐释(或偏见),回到本心常识,尊重其平等权利。最后,讨论了法律人可以通过法学与美学交叉,体认人多样性与固有尊严,扩...

作者:丁鹏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中国目前在法规层级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残障法体系。近年来中国新制定部分法规与《残疾人权利公约》原则与精神有着更为紧密联系。中国残障法体系不足之处在于:更倾向于保障残障福利;层次较高法规内容缺乏足够可操作性;法规在设定义务后往往缺乏对于不履行义务法律后果强制规定;少数与体检相关规定涉嫌基于残障直接歧视。建议修改完善现有立法中的关于残...

作者:金希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法律是残障群体争取权利根本,立法背后残障观念选择直接关系到残障群体生活状况和切身利益。残障研究起源于西方残障群体争取权利和认同残障运动,尽管残障运动形式与内容在各国有别,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过往将残障归结为个人悲剧固化观念,转而将身体损伤与社会障碍区分开来,形成了社会模式和权利模式新型残障观念。这种残障观念得到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文件...

作者:阮晨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残障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进过程,必须植根于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下来探讨。总体上来讲,有个体模型与社会模型这两类模型为如何理解残障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个体模式认为残障体现是个人属性,是因个人身上存在缺陷而导致障碍,需要接受治疗,社会应该给予慈善帮助。

作者:徐岩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