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因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的重要民族政策。这一政策的确立立足于中国多民族的国情,既是中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体现,也是中国最终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民族发展之根本在于经济的发展,而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必须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好相对丰裕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引入稀缺的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占全国面积的60%以上,拥有极其丰富的矿藏和能源,但我们不能走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老路,而应把开发相对丰裕的人力资源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经济欠发达的多民族杂居区,社会治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以更广泛的视野,贴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有益的探索。
本文以村民陈玉清全家逃难进村为主要线索,呈现1949年以前蚌岚河槽的人文地理状况,村落的族群关系,特别是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旨在回答1949年以前槽区的社会政治面貌如何?主族和抱摸们如何控制村落政治局面?
本次调查在宁夏共举行座谈会18次,深入访谈个案21个,收集到画图4张,县、镇级干部排序卡片20张,学校调查表格4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回族地区,近几年由于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特别是外出打工的频率增高,20多岁到40多岁的父母对教育的认识有所改变。这在高原村和武河村尤为明显。但是由于各种综合的原因,影响到女童入学率仍然比较低,四年级以后尤其是初中的辍学率比较高。
本文结合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新疆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有效地丰富了城市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近年来,南宁市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构建“13456”立体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但由于经济基础、政策制度、社会治理、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融入度有限。应当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合法...
通过实地调研贵州9个少数民族村落人口流动,来考察和审视少数民族村落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村落大量劳动力集中向外流动,主要存在男性是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向外流动对熟人网络依赖较强,流出人员就业环境差、职业风险大等特征。这些民族村落的人口流动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解决贫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改变家庭及地方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