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文物再利用     检索到  1445  条相关信息

本书以探讨新型城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分别从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新型城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和参与机制、新型城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政府职能与基本思路、新型城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案例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发展,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为中心的...

作者:尚海永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的文物资源开发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文物景点已成为河南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文物旅游业也因此成了河南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红色旅游、古刹名寺游都热度不减。

作者:王玉印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文物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河南地下文物数量位居第一但缺少龙头带动,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要有规划性与目的性,要有长远目标;河南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省,要真正保护与利用好这批资源,就应该加强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总报告阐述了20年来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的回顾、成就以及不断扩大和深化交流与合作。两岸文物的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维系两岸同胞情感、推动两岸交流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作者:国家文物局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全省地上地下的文物灿若繁星,历史遗迹独领风骚,革命遗址影响深远,民俗遗存特色鲜明。陕西文化遗产资源所独具的完整性、丰富性、至高性和神秘、神奇、神圣等特点,为陕西文物事业和相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陕西省文物局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鄂州市古称武昌,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吴王故都”而名扬天下,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三国“吴王城遗址”“庾亮楼”等省级三国六朝文物保护单位,有西山三国人文景区,有市博物馆馆藏三国六朝时期的文物数千件(其中不乏国家一至三级文物珍品数百件;汉三国六朝铜镜与六朝青瓷构成鄂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特色),有孙权、孙皓等有影响的三国帝王建(迁)都于此,有三国佛教名士支谦译经...

作者:熊寿昌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关键词:

自50年代末起,我就有幸参加民族调查,由于工作关系,一直没有脱离民族调查。其间采风录俗,征集文物,它给我以乳汁,给我以力量,对我治学有决定性影响。随着时光流逝,更感到田野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宋兆麟 出版时间:1999年09月
关键词:

本文通过对2006年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预测了2007年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方向。

作者:林日葵 出版时间:2007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