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从战略层面、有效支持层面、学习和问责层面对OECD成员国与民间社会合作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家发展的制度环境还非常不完善,并没有将外交政策、援助政策、民间组织管理政策进行有效打通,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环境。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只能是探索性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人权问题上进行了重大外交战略调整。之后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人权活动,在国际人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一年来,中国在与国际人权条约机制的合作、与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人权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2010年,...
从各类发展援助机构的演变历程与现状来看,各国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虽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但在长期实践中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未来走向和长远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新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中国的对外援助也逐渐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对...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对不同年代曾经参加中国援外项目的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等方式,综合系统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援外专家的派遣和管理等方面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将其与西方国家的援外专家项目进行比较,从而在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援外专家的群体镜像及总结中国援外专家派遣机制的背景、过程的同时,分析中国派遣援外专家的特点、特色及相对于西方国家援外专家派遣的...
自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国际发展援助的理论框架经历了现代化理论、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的迭代,本质上基于西方中心主义,试图通过对非西方世界的干预来同化非西方世界。进入21世纪,在从国际发展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的转变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理论变化,如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权利为基础的发展理论、治理理论等,这是国际发展合作实践在面临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挑战以及反思...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发展合作格局的最新变化,然后评估技术合作在发展合作中的实践情况,接着总结受援国在技术合作方面的经验,最后梳理可供中国借鉴的技术合作经验。
传统发展援助者在过去20多年的努力,新兴发展援助者的发展,为在全球层面破解发展合作的困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但是,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全球发展合作要摆脱困境并不是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靠传统的北方国家或南方国家就能够实现的。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调整中,全球发展合作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迫切需要世界各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意识,推动建...
国际发展援助是国际发展领域实施发展干预的具体实践形式,主要是指国际援助集体——包括多边、双边或私人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或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性合作活动。通常所讲的国际项目,例如,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福特基金会(The Ford Foundation)等一系列多边、双边和民间发展机构所开展的扶贫项目、发展项目等都属...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