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旅游保护     检索到  42699  条相关信息

我国旅游业这些年的大发展,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跨越。旅游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200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生态旅游年”,为了响应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倡议,更好地向21世纪生态时代转变,建立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工程,既要开发新的生态旅游景区,又要恢复保护一些原有景区原始自...

作者:闫红霞 出版时间:2004年10月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的情况。首先认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国家“最好的构想”;然后回顾了欧美地区从狩猎到“游猎”的转变;之后介绍了国外的生态旅馆、生态道路与生态旅游;最后阐述了原住民权益与社区参与保护的情况。

作者:沈孝辉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现状,发展历程回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历史文化名城类型与分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旧城更新理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合理,保护资金严重缺乏,公众参与意识淡漠,理论研究滞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策,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设立专门的历史文化...

作者:孟雨岩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文化保护过程中人的能动性发挥问题。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深入人心,旅游开发也紧随着时代潮流而蓬勃发展。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

作者:黄承伟 赵旭东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加坡城市景观的转变过程中,国家扮演的角色问题以及国家在重塑文化景观方面所做的努力。本文发现新加坡空间使用的变化,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相关,同时也与社会结构的转变相关。同时,新加坡的发展大多为理性的,受制于严密官僚科层制的规划和控制。在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项目的运作上,私人部门很少有发言权。公众参与微乎其微。白沙浮街的案例研究表明虽然重建一个有...

作者:柯群英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来源:《社会科学家》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精准扶贫;村旅游;旅游扶贫;少数民族文化;主体性;费孝通

旅游演艺是民族文化再生产的重要载体,可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本报告以旅游演艺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演艺助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分析民族地区旅游演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旅游演艺是旅游产业和演出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运作水平较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产品...

作者:唐仲娟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社区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共同组成了四川的保护地系统,奠定了四川生物多样性大省的地位。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使社区保护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4年,四川社区保护地建设获得了省委、省政府和各部门的关注,为未来大面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李晟之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