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社共同体     检索到  26270  条相关信息

日常生活空间是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态,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基本场域,承载着日常娱乐、集体行动、人情往来、商业交换等活动,村民基于此空间形成团结意识和共同体精神。村落日常生活空间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街头、院坝、广场、水井、戏台、茶馆等场所,其被视为一个平淡、重复、美好、自然而又真实的世俗世界。但是日常生活并不因此而平庸,“对生活的 ‘真实’感受最不可能建立在离奇印...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离开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共同体的内聚力下降,但市场经济的力量并没有彻底瓦解共同体的存在,当前农村社会仍然存在一种“底线式的共同体体”。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就主体关系而言,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是一个以治理共同体形式存续的系统结构,在治理共同体的系统中,不同治理主体都在总的治理共同体系统的整体持续合理运行中发挥各自的功能。乡村治理共同体的主体关系主要包括嵌入性治理主体和内生性治理主体的主体定位、关系呈现、结构生成三个方面。在明晰各个治理主体关系的基础上,要整合协同多元治理主体彼此间的利益与力量,增强协同效力并不断...

作者:侯守杰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改革开放以来,小农与土地之间的“若即若离”关系维系了底线式的共同体,而随着土地经营主体的转换,这种底线式共同体的维系机制终于被打破。在一场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社会变迁”模式下,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彻底脱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甚至,由于具有推动农业发展的美好宏愿,很多地方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时毫不隐讳地使用强制手段。相比于单纯市场力量造成的共同体变迁...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有效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结合,因此必须立足于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实施差异化治理,这样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实践才能充分彰显自主性。尽管如此,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秩序场景实践和行动模式探索,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主要包括乡村“四治”的治理秩序场景实践所推动的规则完善与智慧治理,以及民主协商型、合作治理型、利益整合型的行动模式...

作者:侯守杰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70多年的乡村治理演进历程启示我们,要通过渐进性改革,以多种手段推进和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思想的嬗变、传承、延续、创新以及超越的结果。从乡村管治、乡村管理、乡村治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再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透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

作者:侯守杰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在厘清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外延、增收机理与发展进路的基础上,本文拟进一步讨论在利益共同体视角下小农户如何有效融入乡村特色产业。

作者:梁海兵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将社区营造作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它不仅仅只局限于理论研究领域,也进入了各地探索实践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若干阶段。实现这个转变关键在于政府承担起为百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同时转变“全能政府”的理念,把属于居民自治的权力和空间让...

作者:江维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