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棚户区改造     检索到  17063  条相关信息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近年来,陕西省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上结合实际、借鉴经验、突破创新,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改造模式,积累了西安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在全国成了先进典型,受到了广泛好评。另外,陕西棚户区改造在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面临资金不足、征迁难度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开发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难点和问题。因此,既需要谨慎...

作者:薛金慧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近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规模地进行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最大的安居工程。本文分析了东北三省棚户区的状况及其改造的意义,回顾了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的过程及主要做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沈殿忠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近年来,东北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新进展,成效显著,不仅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林业棚户区改造也“异军突起”。但是,目前棚户区改造的问题还很多,继续推进的资金缺口还很大,棚改中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方针还很难,继续改造解决拆迁的新老问题任务还很重,棚改新区的后续管理与保障问题还亟待解决。今后一段时间,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将出现新的趋势,一是棚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作者:沈殿忠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本文以莫地社区的变迁为案例,介绍了辽宁棚户区棚户区改造的历史背景,概括了“棚改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进而阐释了社区变迁与生活重建及社区治理的关系,提出三个理论思考:单一的市场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单一的制度并不能解决政府的效率问题;单一的社区并不能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作者:孟翔飞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来源:《地理科学》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贫困

本文提出棚户区改造及其回迁治理研究应该使用“优势视角”,避免消极将棚户区视为城市的伤疤,而会充分理解棚户区在单位时期的城市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合理性,并激活其在单位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类传统,成为促进社区重建的源头活水。对于弱势群体聚居的棚户区及其回迁社区,治理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因素。政府在公共资源分配和公共生活建构等方面与回迁社区等城市边缘社区的关系应更为紧密。城...

作者:芦恒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棚户区改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生工程建设构筑了中国后单位社会国家责任的外在表现形式,构成了民生工程研究的“中国寓意”。棚户区居民的社会地位底层化是后单位社会民众利益寻求国家保护的社会基础。单位社会中政府对社会空间的长期高度控制、民众的单位依赖心理长期浸淫和资源国家独控等赋予国家提供保护的责任。后单位社会国家保护动力、能力、合力和激励功能表现为以政府的公共权威...

作者:赵定东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本文依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从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改造实践入手,探索纯公益性棚户区改造可推广和复制的路径。

作者:张家明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