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最早预见到近代中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而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伟大思想家。他关于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的基本构想,在他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特别是其中的民生主义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研析,着重探讨他关于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一基本构想的性质特点。
享有“民生主义的合作计划”之称的《全国合作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系薛仙舟先生生前留下的唯一一部足以全面反映他的合作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历史文献。尽管它随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一条沧桑之路,然而积淀于其中的历史智慧和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细加思索和体味(阎应福、张贺敏,2001;赵泉民,2002;徐畅,2003)。本文拟就《方案》的合作思想及其政治主张做进一步论述...
在国民政府建立之前,孙中山(1866~1925)等国民党人就对西方合作运动做了最初的了解并加以积极宣传。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大多数国民党人与享有“合作导师”美誉的薛仙舟的交谊,不仅仅成就了《全国合作化方案》,而且该《全国合作化方案》为国民党执政后推行合作政策做出了最初的理论阐释与蓝图设计。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引导民众组织的农村合作社早已存在于北洋政府直隶(河...
清政府实行干路国有政策,执意“与民争利”,激起武昌首义。革命来临之际,各劝业道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有弃职逃亡者,有投诚进入新政权者,有联络绅商、保境安民、忠于职守者,还有竭力自保者,不一而足。各省光复后,都督们各自建制,设置实业、交通行政管理机构,造成“同此一司,而南北之名称互异;同为一长,而彼此权限各殊”的状况。民初中央政府试图划一各省实业、交通行政管...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房荒以及棘手的房租管制问题,房屋租赁纠纷不断出现。为解决此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诸多措施。天津亦不例外。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完善相关立法,逐渐形成了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统一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采取了一些解决纠纷的措施和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内在成因复杂,房荒和房租纠纷问题并未得...
本章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现状问题及发展创新进行了总体考察和一般分析。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事业最初虽为民间社团所开创,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各地方政府顺应时代需要,及时倡导,实与合作事业以有力推动。1931年之沿江灾区及1933年之华北战区,由农赈而进入办合作,与1934年“剿匪”区以农村合作为战争“善后”之方策,又为我国扩大农村合作之一机缘。总之,国民政府农村合作政策的确立,应为20世纪30年代我国农村合作运动迅速发展之最主要原...
生计保障是人类生活的前提,人类出现的时代和人类生存的地方,便有生计。生计保障具有原初性和恒存性,与人类历史共始终。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世界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分成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四个阶段,我们将社区生计保障的发展历程分成园艺社会的部族社区生计保障、农业社会的宗族社区生计保障、工业社会的业缘社区生计保障、信息社会的厚生社区生计保障...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