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求职渠道     检索到  19190  条相关信息

《学术季刊》1997年第2期 卢汉龙

作者:王莉娟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所属图书: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就业作为“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中“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问题的重要举措。渭源县将“就业扶贫脱贫一批”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构建“556”就业保障体系机制,推广渭源县“双层一体”劳务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就业补助资金筹集和监管力度,多元化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取得了良好的增收和脱贫效果。

近代中国的农村,在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建立之前,农户借贷网络主要由四个渠道构成:一是私人借贷,如亲友与熟人的无息或低息借贷、私人高利贷;二是典当;三是村镇的商户;四是互助会,如各种形式的钱会。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兴起后,农户新增了借贷渠道,但借款金额有限。总体而言,20世纪30~40年代,私人借贷渠道是农户借贷的主渠道...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在中国,由国家监护的儿童有10万人左右,绝大多数为被遗弃儿童,其中很多是残疾儿童(以下简称孤儿或成年孤儿)。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中的大多数由国家分配工作,或者在享受国家特殊税收政策的福利企业中工作。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福利工厂裁员或倒闭,国家强制指令性的安置办法已经行不通。许多成年孤儿根本不能就业,或工作以后又失业,不得不继续依赖福利机构供...

作者:唐敏 尚晓援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所属图书:北京农村研究报告(2014)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1984年,中国政府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户再度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伴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农户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农户的借贷网络中主要有六条借贷渠道:一是传统的私人借贷渠道;二是国家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渠道;三是钱会渠道;四是农村合作基金会;五是集体经济组织;六是新兴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从1958年到1984年,中国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农户不再是独立的生产单位,不再为生产经营融资。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经济的主要信贷资金需求方是集体经济组织,为扩大生产经营而借贷。虽然农户也是信贷资金的需求方之一,但农户几乎全是为了满足生活性需求而借贷。农户的借贷渠道更加单一,大体上看,有三个借贷渠道:一是正规金融机构如国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这...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