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灾害流民     检索到  4852  条相关信息

从第二章的讨论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灾害具有频次高、地域广、危害大的特点。由于史料阙如,我们无法从中寻找出灾害所造成直接损失的较为全面的统计数据。但是,在体现浩荡皇恩的灾害管理相关记录中,却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为进一步探讨灾害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政府对救灾的投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灾害对北宋社会经济的影响。灾害的发生也影响着社会政治格局和军事部署。本章力...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中央灾害管理系统,是北宋灾害管理体系中的最高一级系统。它涵盖了两个管理层次,决策层和管理层。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以及中国传统灾害理念的影响,北宋的灾害管理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从灾害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分系统分作既独立运作又密切相关的两个子系统,即“弭灾”管理子系统和“减灾”管理子系统。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我们仍以现代灾害管理学原理为基础,从灾害“减灾”管理和“弭灾”管理两个系统,分别对州县灾害管理进行研究。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宋代是我国古代自然灾害高发的一个朝代,据《宋史·五行志》和相关统计,仅在北宋的167年间,就暴发了各类灾害900余起。较之前代,北宋自然灾害在暴发次数和暴发频率上,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统计数字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所作的《中国古代灾害数据库》,和陈高傭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灾害救助是现代国家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灾害救助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灾害救助工作,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灾害救助政策体系。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国灾害救助的水平一直较低,直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政策实践才促使灾害救助水平有了跨越式提升,基本达到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与这种政策变迁相对应,灾害救助...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历史上,未有不亡之国。亡国之恨大致相同,亡国原因千差万别。王朝更迭成为常态,而且略呈“周期率”。究其所以然,人们多从“政治”原因分析,如政治腐败、统治集团残暴而“仁义不施”等诸说,论述亦深刻。如20世纪60年代,章士钊在《柳文指要》里称:“自生民以来,中国一治一乱,循环不已。不论何代,开国以后,迟或百年,少则数载,政治必趋腐朽,积渐以至于亡。其所以然,乃在不...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自古以来,我国北方草原就经常遭受各种灾害,干旱、大风、低温冷冻、暴雪、冰雹等自然灾害不仅影响牧草和牲畜的生长,严重阻碍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破坏陆地生态系统和我国绿色生态安全,而且给牧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原的温度、湿度、水分、植被、生态等因素都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又作用于牧民的生产生活,引起草原牧区社会的变迁。而人类活...

作者: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关键词:

路级行政单位,在北宋的灾害管理体系中处于“三级四层”能级结构的执行层。它介于中央和地方之间,主要负责上报灾情、监督和协调地方救灾工作。与唐代道的性质不同,宋代的路没有统一的行政领导,转运司、安抚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之间大致各有自己的职掌,它们之间互不统辖,职权范围也没有十分严格的划分。它们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间只有监督的关系。在整个北宋灾害管理体系中,...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