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国经济特区走过了30年,这个过程曲折又辉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深圳是浓抹重彩的一笔。
文章首先介绍了经济特区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其次,详细研究了经济特区体制改革的“成绩单”。最后,提出进一步深化特区体制改革的“辩证法”。
文章首先概括了2013年度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概况。其次,文章分析了特区创新发展的综合评价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不足与制约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建议。
本报告是2013年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的延续。通过对可获取的最新统计数据的分析,本报告力图展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最新状况。为了与2013年度的报告相承接,本报告采用了与2013年度报告基本相同的写作框架和数据分析指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建设“人才特区”的探索实践。本文探讨了“人才特区”的概念内涵等理论问题,总结了当前各地“人才特区”建设的四种主要模式,分析了“人才特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做好“人才特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使各地能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人才特区”建设,以实现“人才特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
本报告通过对可获取的最新统计数据的分析,力图展现中国经济特区的最新发展现状。为了与上年度报告相承接,本报告采用了与上年度报告基本相同的写作框架和数据分析指标。
社会建设是推动特区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与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体现在民生福利水平改善和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本文对2012年以来珠海、汕头、厦门、深圳四个经济特区在社会建设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重点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一些创新型做法和亮点,并做出相关评述和分析。2012年,各经济特区在进行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转...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经济特区的路径。首先是走向市场经济新体制,其次是吸收一切人类文明,逐渐形成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容而命名的“邓小平理论”,然后是高举改革创新的伟大旗帜,分别是健全运行机制,保证政令畅通;严防政府错位,坚持市场取向;壮大社科队伍,贯彻百家争鸣。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