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文学的建构与还原》。建构与还原这两个词有点抽象,其实我只是想比较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时代我们大家的文学生活。文学本身就是我们建构起来的,然后它又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我想借这两个概念来谈谈,我们在这个时代是怎么过我们的文学生活的。
新时期的陕西文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作品,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其整体发展走向来看,可分为三种形态,以路遥的《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恢复期,以陈忠实的《白鹿原》、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贾平凹的《商州三录》为代表的地域特色彰显期,以贾平凹的《秦腔》、马玉琛的《金石记》为代表的文化传统弘扬期。不...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现代传媒生产与文学艺术生产关系切入,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生长点,且取得了不匪的成果。事实证明,扫描传播学与文学间的互动关联,对于深刻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规律,整体感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谱系特征,具有重要的视阈转换意义与方法论价值。
作为性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在2011~2015年获得长足的发展。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女性文学研究”“女性文学批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011~2015年出版著作112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女性文学”“妇女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批评”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011~2015年发表论文834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61篇...
2011年底至2012年下半年,河南文学发展亮点颇多。长篇小说方面名家新作迭出,戏剧文学获奖出现井喷,文学活动纷繁有序,反响良好,有效发挥了河南文学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原作家群在“三贴近”和“走转改”活动中必将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原气派、中原风格和中原特色的精品力作。
美国的农业伦理具有很大的文学表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众的伦理意识,促进了农业伦理的发展。本文聚焦美国重农伦理、土地伦理和食品伦理的文学呈现与反思,以期为我国农业伦理建构、农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互动,以及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启迪和借鉴。
本文理清了新时期陕西作家的文学创作特点,即以地域为界、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并介绍了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最后对新时代背景下陕西文学的未来和发展做了进一步思考。
古丁首先是一位小说家。他在东北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古丁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文论家。他的文学创作观,体现了鲜明的风格和个性特征,同时,作为东北沦陷时期文坛最重要的派别艺文志派的领军人物,又比较整体地呈示出这一派别的创作论体系。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