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报告在梳理我国农村厕所和农村生活污水质量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发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监测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技术体系不健全、监测结果支撑不足等问题,最后从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机制、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监测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监测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城市通过污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但是,人居环境质量还不能满足公众的要求,本文提出了通过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减量”为先、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宁静城市,科学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等建议。
近年来,北京通过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以来,北京市制订实施了1998~2002年《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平均每年投资近100亿元,重点防治大气污染,实施了7个阶段数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市区4万多台燃煤茶炉大灶、8600台小型锅炉等改用了清洁能源,近半数的轻型车达到或接近1999年开始执行的地...
环境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内容,谋求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是金融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因此,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评价金融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本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西部地区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为从环境质量维度寻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质量提高的路径提供依据。
生态扶贫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的有机结合,是经济水平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加速贫困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发展与实现地方人民脱贫的重要保障。
本文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介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经验,包括综合型、资源型、滨海型、旅游型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两型”社会建设。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