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鉴于生态移民搬迁后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以狭义的“生活方式”概念为参照来考察生态移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适应,也即指他们生产活动以外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居住、饮食、出行、衣着、语言、转经、闲暇以及消费几个方面。
在上一章中,我们论述了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要超越西方消费型社会模式,走出一条“生活型社会”发展路子的问题。实现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核心的“中国梦”和走出一条“生活型社会”的发展路子,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要创造出以物质财富为基础的丰富的社会财富。但问题是,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即解决了“供给侧”问题之后,还要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即如何建...
王雅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210千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场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思想上、观念上、理论上和行为方法上的革命,而这场革命最直观的形式就是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的外化表现,主要包括绿色化的劳动生活方式与闲暇时间、绿色消费方式、全面介入与合理化的交往生活方式、绿色化与多样化的家庭生活方式等,也就是说从“两种生产”到消费、社会关系以及与我...
关于能动性(Agency)和结构(Structure)的争论一直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议题(Archer,1995)。在融合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韦伯的生活方式概念的基础上,Cockerham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理论(Cockerham,2000;Cockerham,2005;Cockerham,2015a,2015b)。健康生活方式理论试...
以往社会科学研究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是对于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形塑作用。本研究根据健康生活方式模型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来分析中国民众健康不平等的形成过程。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的建构既是对现实问题所作的回答,又是对新时代发展诉求的回应,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书以绿色生活方式提出的现实动因与困境为切入点,针对其新时代语境下的科学内涵、表现形式与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度解读与概念创新,进而以科学的建构原则与逻辑,从物质基础的有效供给、绿色主体的价值培育、制度保障主客体的互动互构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展开建构实...
经过对20世纪的反思,人们不无忧虑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硬件系统日臻完善,而社会的软件系统却出现了危机,人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严重问题。因此,“人是什么”、“人怎样生活”的问题又重新成为学者们探寻的题目,引发了对“日常生活批判”和“生活世界”理论等等的持续探讨。比如美国学者经过对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人类的生...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