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知识生产     检索到  55409  条相关信息

本文首先对相对稳态的发展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重点对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实践进行知识性的总结与反思,系统挖掘中国新的发展知识的具体形态和特征,研究新发展知识生产与应用的制度化和国际化的机制,从而把经验认识提升为知识性认知,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知识内容的梳理和提升、知识生产机制、知识传播的机制等。

作者:徐进 徐秀丽 唐丽霞 张传红 陆继霞 董强 王瑞 李航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游牧知识既是哈萨克族游牧民的生存技能,也是其认识和利用草原生态环境独有的一套工具、规则和世界观。游牧民正是依靠这套本土知识体系才得以适应脆弱的干旱区草原环境。游牧知识还起着指导牧业生产和规范社会中所有成员行为的作用,其目的是维持游牧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见,游牧知识体系在哈萨克族社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关键词: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命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确,如何创造改变世界的知识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思考的问题,更是当下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专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一些学者引入实践研究、证据为本等比较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生产的研究方法,以期能够解决社会工作研究...

作者:杨静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本文从劳动与自然、劳动分工与合作、再生产和剩余、剥削与积累四个反面对生产与生产率进行了介绍。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土(indigenous)、地方(local)或民间(folk)知识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2009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本土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来自国外的14名学者通过具体个案阐述了本土知识在地方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管理,甚至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美〕杜罗西·比玲斯、〔俄〕维亚...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游牧民以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来应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他们的社会文化系统都是建立在这种移动性基础之上。游牧知识也是游牧民在移动过程中,经过代代创造积累而形成的。那么游牧知识又是以何为载体,如何代代传承的呢?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关键词:
来源:《世界地理研究》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农村电商;行动者网络;知识生产;流空间;乡村重构

本文分析国际发展的历史、机构与行业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作者:徐秀丽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