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上一章我们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均GDP)进行了实证研究,但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与煤炭消费之间的关联性,本章将对煤炭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碳排放强度的研究。
本文将得出从减少人均碳排放角度出发的最佳城市规模,作为政府扩大城市规模、建设新城区以及卫星城“握手”决策的参考。
本文首先构建了货币政策冲击与碳排放动态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代表性家庭、企业、地球物理系统、货币政策、气候管制政策、市场出清方程等指标,随后对其进行了参数校准,最后分析了有无气候管制的影响。
本文分析农业碳排放时空格局和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并结合IPCC核算框架和我国省级排放清单指南,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
本报告采用GDIM模型对吉林省工业及分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吉林省工业碳排放量的总体趋势为先增长后下降,其中煤产品的贡献率最高,达50%以上,分行业部门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量最大。从影响因素来看,投资规模、产出规模和能耗规模对工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促增效应,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是碳排放减少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已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正在经历转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我国居民消费很可能会陷入高消费、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从而加剧目前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碳排放峰值问题。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居民消费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总结了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现状...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十分严峻,产业结构变动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对碳排放增加或减少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模型和LMDI分解方法、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其次通过LMDI因素分析结果,分析了影响中国碳排放的因素;最后,则谈到了未来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需要依靠先进的减排技术组合,负排放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不可或缺的技术,在众多负排放技术选项中,相较于其他负排放技术,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为核心的负排放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部门大规模脱碳的重要技术选项,碳中和愿景下电力系统中保留的化石能源脱碳也离不开CCUS。本文介绍了负排放技术体系,分析了以CCUS为核心的负排放...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