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社会广泛开展的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行动之一, 即是对各领域的各级决策者和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社会性别培训;①与此同时, 国内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认识逐渐提高。②在这种背景下, 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于1997年秋设立《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中文) 编写项目, 成员有卜卫、王佐芳、冯媛、张李玺、杜洁、李慧英。经过培训及半年多的编写和...
本章主要介绍了通过社会性别多步式培训促进媒体报道女童议题培训项目背景,培训项目的内容及效果,对于参与式多步培训的分析
本文运用弱嵌入性理论分析社会性别在云南省妇联系统通过培训实践进行非线性复杂组合形式的“理论旅行”。在特定时空的行动者理性嵌入及互惠预期的推动下,通过结构嵌入形成了特定网络的结构化、培训者资源和培训教材;被嵌入者从妇联的制度结构、话语情景等方面赋予嵌入者种种社会规定性;参与性培训的工具性在嵌入者与被嵌入者互动的过程中构建了特定的场域关系,传播和再生产社会性别知...
“社会性别与性教育能力建设:开发培训教材和培训培训员”项目受福特基金会北京办公室支持,由云南省社科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与四川省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开展。项目负责人为赵捷、胡珍和师振黎。项目周期为2011~2013年。项目实施地点在云南和四川。
在以上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对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的关系进行总结,概括了社会性别演变的一般规律,并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反思,提出完善理论的建议;同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艾滋病防治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的...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社会性别机制在宏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化影响。中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在社区内存在着社区成员认可并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规范,这些非正规安排影响着社会资源在社区成员间的分配和调整;微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从家庭内部获得各种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以及家庭事务决策权的性别差异角度来分析。
本文基于性别视角探寻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揭示农民工社会融合状况和他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空间。研究发现,农民工受歧视经历、交友意愿、生活满意度、未来发展意愿均受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融合和政治参与各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工作绩效高的男性农民工更可能不受歧视,但组织公民行为好的男性农民工更可能受歧视;组织承诺越好,女性农...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