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分析建国之后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本文认为,基层政权管理公共资产角色的发展,对其政治功能的蜕变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将基层组织卷入了资产、市场、资金和信息的垄断活动中,这种与社会利益竞争的位置和为其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位置相冲突,这是基层冲突的一个来源。
三门峡市供销社现辖6个县(区)供销社,56个基层社,49个社属企业,17个交易(批发)市场;资产总额53476万元;干部职工4990人。其中,市供销社社属企业9个,资产总额11504万元。2008年以来,三门峡市供销社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坚持市场取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供销合作事业实现新...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石,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的宝贵成果。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指“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学者们的争鸣主题主要集中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形成、如何理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融合六个方面。
首先,本文讲述了小农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发展。其次,本文阐述了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加剧和小规模农户分化的问题。然后,本文认为,新型主体在为小农提供机械化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合作金融服务和市场购销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而这种社会化服务为小农经济再造和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最后,本文提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平均承包的作法使耕地被分割得过于零碎、细小,形成“人人分地、户户种田”的超小型规模经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弊端和局限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就规模经营问题开展了讨论。
本章主要从产业集群与农民家庭生产、工业企业、包买商制与农民家庭工业、诸暨城乡关系的主要特点介绍了诸暨现象与农户经营。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并指出随着口粮田和土地养老的重要性的下降,农地生产功能和资本功能的分离,农民和地主的分化,以及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的增大,以家庭为基础、以承包权与经营权完全合一为特征、超小规模的农地资源配置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合农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在论证核心农场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探讨了识别核心农场的三个条件,分析了核心农场面临...
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现状。其次,本文以四川农户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农业经营方式对农户投入环节安全行为的影响。再次,本文以四川农户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农业经营方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的影响。接着,本文以四川水稻种植户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生产环节外包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性启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