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从建设区域生态文明的高度,结合国家和四川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全新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意义、内涵、工作基础、体系框架、总体目标和近期任务。系统阐述了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的五大方略: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突破认识误区树立新的资源观,用现代方法技术与平台支撑,建设一支现代化人才队伍,政策措施配套。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重新界定资源与环境两个不同...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与约束性特征。从相对独立性的视角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内容。目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或矛盾,部门与地区改革任务碎片化倾向突出,市场机制发展基...
生态文明产权制度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气候资源产权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从“不控总量”到“总量控制”、从“开放产权”到“封闭产权”、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从“不可交易”到“鼓励交易”转变的过程。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已经从“自下而上”的改革转向“自上而下”的推进,是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协同推进的治理结构。生态文明产权制度...
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的一项关键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技术研究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创新方法和关键技术手段,以期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北京市自20世纪90年代初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将更深层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激发农...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以来在经济学界没有达成共识。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而有些经济学家恰好相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以山西省为例,阐释“资源诅咒”现象,最后提出避免“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本文重点展示了地方政府产权改革试验工作的项目进度、措施及难题,肯定了确权工作的国家、社会、个体及公共管理四个层面的积极意义,重点讨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大规模流转两项工作的限度及其可能带来的政治社会风险,希望为政府慎重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本文采用2011年与2012年对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13个牧业旗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依赖草原畜牧业为生的纯牧户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现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牧业生产技术效率值总体来说较为低下,均值仅为0.53,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过牧-草场退化-贫困-过牧”恶性循环。以小牧户为主体的经营是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原因...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