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使用综合指标评估法对比单家独户、草地租赁以及互惠合作这三种不同的草地经营方式。分析发现,在生态效果上,草地租赁和合作方式都能够增大牲畜的移动范围,有利于促进草地的生态保护;在经济效果上,互惠合作方式显著优于单家独户方式和草地租赁方式,草地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而在社会效果上,互惠合作方式优势不明显。综合来看,不同方式对草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
本文从江姓始祖来源、江氏先祖的迁徙历程、聚落名称的由来、江姓的繁衍、建制沿革、当下概况等六个方面对鹿村江氏聚落的发展历程加以总体描述,从而勾勒出鹿村江氏的发展脉络。
首先,本文对“内蒙古草地整体上过牧”的结论进行了方法论的考察,认为不同类型经济区对应着不同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牲畜和草地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事实的忽视造成了“过牧统计幻觉”。其次,本文利用内蒙古五种不同类型经济区的数据,分别统计与计算了各自的牲畜头数,并将其与各种类型经济区草地面积相比较得出,内蒙古大多数草地上承载的牲畜量,没有超过理论承载量;从过...
本文主要研究牧区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对草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发现,锡林郭勒盟牧区农牧业劳动力总体呈转出趋势,农牧业劳动力转移以短距离转移为主。转移劳动力普遍较年轻且汉语水平较高,大部分在不同行业从事雇用工作,转移比例与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劳动力转移牧户草地利用的生态效果好于劳动力未转移牧户草地利用的生态效果,劳动力转移下不同放牧方式牧户的草地利用效果及转移受益程度...
本章先简要介绍聚落所属的宏观区域环境,再详细剖析具体村落的历史和环境、生计方式与社会文化,并深入探讨田野点所属区域民族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民族关系状况,为后文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一个宏观地域社会史的概貌与微观社区环境相结合的叙事背景。
本文主要梳理了草地退化的含义、现状及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植被的生物量(包括高度、盖度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土壤生境的恶化以及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的衰退。也有学者从草地承载牲畜的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方面界定草地退化。进入2010年以来,特别是我国主要草原牧区大面积实施生态补奖政策之后,草地退化现象有所遏制。草地退化可以是如干旱、土壤侵蚀...
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现行草地产权制度安排下,影响草场管理的因素及其所带来的环境后果。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手段和来自中国西部6个省区17个县231个牧户的数据,发现在现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牧户管理草场的决策对草地的退化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参与非农就业的牧户养羊数目更少,有利于草场退化的恢复等。此外,保护性和非保护性作物的生产活动对草地退化都没有显著影响,但需要有相...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