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源头控制技术相适应的四种补偿方式归类为造血式补偿和输血式补偿,通过情境设计获取农民对四种补偿方式的选择数据,然后运用多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及决策机制,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中补偿方式政策集的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本章从概念界定、理论视角的选择、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家庭的性别政治的研究设计进行了介绍。
专门针对生态补偿进行立法,在我国立法史上也是首次。目前,各界对于《生态补偿条例》起草问题都有讨论,但由于条例涉及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领域,各领域的情况十分复杂,立法的难度也是非常高。2007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问题进行跟踪研究,2009年还对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形成了一些牧区调查成果。本文将...
随着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域跨区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省际、地区间水事纠纷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流域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流域上游为了保护水质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为了保证流域上下游间的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全国流域跨界水质目标生态补偿机制。本文分析了建立基于跨界断面水质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紧迫性,解析了目...
在国家《生态补偿条例》的制定上,发改委也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有:第一,完善和加强环境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框架(或者至少在行政和管理方面不出现新的冲突);第二,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预见性,如有可能,可影响中国整个环境管理机制改革,特别是在流域管理方面。针对这些挑战,本知识产品对《生态补偿条例》中水资源方面的设计提出了三点建议。
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利用公权力强制取得或消灭土地权利的行为,是财产权存续保障的重大例外。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加之发展公共事业的需要,使得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本章对我国的传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介绍。
法律和政策方面对农民财产权保障的力度增强。但是,农地发展权受到限制甚至被剥夺的状况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群体的整体生存状况有被恶化之嫌,不利于农村、农业以及农民的发展。唤醒与释放农地发展权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具体到土地征收补偿方面而言,应当放弃将土地征收改变土地权属作为增加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市场供给的唯一方式的做法,通过多种途径满足...
绿水信贷是为上游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所提供的一种投资机制。迄今为止,绿水管理行为并没有得到承认和奖励。绿水管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它还可以增加碳吸收,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流域周边利益相关群体的集体行动可以保障所有人用水,也可以形成一个补偿机制鼓励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它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