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西双版纳州     检索到  7173  条相关信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展报告。本文首先介绍了自治州自然概况和行政沿革,随后介绍了其法制建设和民族关系,之后介绍了自治机关及干部队伍建设,最后介绍了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作者:孙懿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发源地,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为普洱茶的种植、生产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西双版纳将普洱茶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普洱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产业链不断完善,普洱茶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日益拓宽、“茶文化+”活动多元丰富、茶旅业态融合加深、富农兴业等显著的发展特点。普洱茶产业为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何青元 王慧园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双语教育发展的现状、困难与问题,2016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调研组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通过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云南双语教育的现状展开实地调研。

作者:苏德 袁梅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1953年10月,为日后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进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作好准备,需要充分摸清当地傣族社会情况,中共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府民委会联合组织了调查组,成员中有少数是省边委、民委和云南民族学院干部,多数是云南民族学院第二期毕业的学员,由缪鸾和、李玲同志任正副组长,全组共21人奔赴西双版纳。11月7日抵达景洪,中共西双版纳边工委当即将调查组纳入省民...

作者:朱德普 出版时间:1999年09月
关键词:

本文指出,地方在进行顶层设计时不走“向城市看齐”的路线,就必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本文以文化为切入点,对双版纳勐海县章朗村的生计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问题进行干预。经过几年的干预发现,章朗村逐步恢复了良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探索出了适宜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乡民淳朴、乡风文明和真正的“生态宜居”,为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申顶芳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陈升号在推动普洱茶产业标准化、制度化、品牌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7年成立以来,陈升号走过了关注普洱—扎根云南—政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坚持绿色环保、促进民族团结和推动脱贫致富的发展理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不断显现、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在实践探索中,陈升号利用东部资本、识别发展需求、严控产区原料...

作者:陈柳滨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勐遮坝子傣族的艺术创造与艺术样式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西双版纳勐遮坝子的气候、交通、农业生产,其次描述了遮坝子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二者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勐遮坝子的傣族艺术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勐遮坝子的傣族艺术的理解,不能脱离“内卷化” 的社会经济情境和独特的生态及其文化背景。

作者:卢成仁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语言和宗教都属于文化范畴,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各种形态(包括宗教在内)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映;而宗教的产生、传播、变异,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使用功能(包括语言的传播),宗教的特点还会在语言中保留某些痕迹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第90页。。语言和宗教的影响是双向的。语言在宗教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

作者:郑琼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