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文章考察了环境特点, 诸如海拔、 坡向、 坡度、 植被, 是如何构成西藏中部牧民资源使用模式的。 作者通过结合田野观察、 参与式绘图、 采访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生成的遥感图像, 描述了该地区饲草资源的充足度、 分布和使用特点。 根据畜群的地理参考位置, 总结出季节性放牧地区的特点, 由此显示的是西藏中部牧民放牧的清晰的空间模型。 而对年度牧场生产力归...
经济活动并不仅仅是货币的交换, 而是发生在生活方式、 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语境内。 由社会关系定义的权利和义务随着人们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而演变, 其生成的关系源自亲属关系和婚姻、 仪式和宗教、 政治和社会管理的原则和共同结构。 这里的互惠关系指个体、 群体和社区之间的交换关系。 交换发生在相同的社会阶层, 也发生在穷人和富人之间。 尽管现金在某些领域取代了某...
本文讨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自治区牧区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 分析了为什么某种干预———尤其是围栏———会被引 入。 改革时期市场、 技术、 退化和土地使用权的话语和现实被置于生态、历史和文化的视角, 并分析了大范围的围栏运动的起因及其潜在后果, 基于这些趋势预测了西藏牧区未来的发展轨迹。
本文首先对西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接着评价了西藏扶贫开发效果,第三部分分析了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西藏地处高原,其人口数量和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刻。在这一因素的制约下,西藏人口长期以来增长缓慢。西藏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8,但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却是全国最低的地区,1982年西藏人口数量为189.2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6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7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西藏人口数量为300.2 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
新疆作为中国西北边疆重要的农牧业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农业、牧业发展潜力。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新疆牧区积极响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然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疆仍需面对和解决一系列主要矛盾:一是牧区产业结构单一与牧区产业振兴的矛盾;二是牧区人才短缺与牧...
本文从西藏寺院旅游的资源条件、发展速度和收益、发展的水平和地区间的平衡程度、旅游产品和收入结构以及寺院旅游的类型等方面分析、总结西藏寺院旅游的发展。
文章首先介绍了四大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及现状。其次,文章论述牧区畜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接着,文章提出结构调整的方向、面临的困难。再次,文章以通辽市为例,介绍了结构调整的基本措施。最后,文章做出相应结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