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转移方向     检索到  37174  条相关信息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是多角度的。本文着重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及其相关问题来进行探讨。 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 日本的情况与我国有较多相似之处, 如人多地少, 劳动力资源丰富; 小农式经营方式, 土地集中程度相对较低; 文化渊源; 等等, 可比性较大, 因此本文在进行国际对比...

作者:祝琳 祝诚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2007 年是实施信息产业“十一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 河南全省信息产业部门在信息产业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 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 益的和谐发展, 全行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十一五” 期间, 河南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

作者:苏福功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的逻辑前提和首要问题是确定其办学方向,这既是关系到农村教育前途和命运又是关系到教育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围绕农村教育办学方向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甚至激烈的争论。在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人们多是根据社会...

作者:杨卫安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本报告主要探讨了中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方向,首先提出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以提升融合硬度;其次提出要加快信息化进程,以提高融合软度;最后指出要加快一体化进程,以提高融合深度。

作者:曹淑敏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旧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区域性移民,但其性质,多为生计所逼,带有“生存型”移民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处于呆滞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从1978年后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使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开始向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城市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

作者:丁宝玲 张军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国家财政的支持能力和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制约了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空间制约了农业收入增长空间;耕地面积的稀缺性和粮食安全的刚性需求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等。其次指出了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向: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及农村城镇化滞后...

作者:盛来运 出版时间:2001年05月

鉴于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重心已经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变为相对贫困治理的国情,本文探讨了农村社会救助转型的方向,从中长期战略层面提出了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的路径。

作者:王磊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本文介绍了云南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与对策,主要包括:一、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提升农林牧渔业;二、以多品种开发为重点加快食品加工制造业发展;三、以产品差异化稳住卷烟工业;四、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纺织与服装制造业发展;五、以满足省内需求为重点加快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发展;六、以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稳步发展采掘业;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石油与化工工业发展;八、在保...

作者:梁双陆 李娅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