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过度城市化     检索到  12307  条相关信息

农村城市化也称为乡村城市化。它是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同步的一种客观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为止的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城市化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一样,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历程,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要素在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地域空间迅速重新组合、集聚,无数新型小城镇...

作者:徐祖珈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中国城市化30年历程:1978~1984年,农村改革推动阶段;1985~1992年,城市改革推动阶段;1993~2003年,市场化改革推进阶段;2003年以后,统筹城乡发展阶段。讨论中国城市化几个认识问题,介绍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包括集中型城市化,多样性城市化,政府主导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城市化,城市政府拥有自主决策权的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化,非均...

作者:牛凤瑞 虞梅仁 李菲菲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动力、健康发展的城市化;而在中国,畸形的经济发展和危机四伏的经济现状却是盲目推动城市化的动力之一。盲目城市化造成了过度城市化,引起了一系列问题。

作者:叶启良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十一五”以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断崛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是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发展的,城市化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化率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但应当看到,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作者:陈亚文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文章从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物质基础有赖于城市化、城市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支持力、城市化是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依托、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四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市化的关系。

作者:牛凤瑞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和城镇体系的完善,又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发展战略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城镇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二是单体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本章的任务就是要阐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李成勋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我国北方草场的严重退化已经影响了国家生态安全。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牲畜量大大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在内蒙古,草场使用权承包到户的政策30年不变。然而,牧民为什么依然过度放牧,不考虑草场的长远发展?本文以内蒙古一个贫困的、蒙古族聚居的、草场退化严重的牧业嘎查为例,回顾了1983年实施“双权一制”至今20多年中牧民的放牧行为,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策...

作者:刘娟 周圣坤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从全球发展的历程看,结构变革,特别是伴随着非农就业增加的变革始终是发展的主线,中国的城市化带动是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特征的,但在中国又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路径,特别是政府干预下的城市化发展有“过快”的趋向,城市化带来的“危机因素”在不断积累,对中国经济稳定产生挑战。

作者:张平 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