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道德秩序     检索到  12119  条相关信息

礼俗仪式空间是村民开展礼仪习俗活动以及仪式化交往的空间。乡村地区的礼仪习俗从衣食住行到生死嫁娶无所不有,总结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节庆、祭祖、祈福、避祸等活动,经常发生在钟鼓楼、祠堂、寺庙、墓地、风水林等场所;二是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生日、婚礼、葬礼等活动,此时日常生活空间就转化为礼俗仪式空间。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民间习俗和人生礼仪非常丰富,人们在节庆欢愉、祭祀追思、...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章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社会转型的复杂性。经济转轨表面上只是一种经济制度的改革,即再分配经济让位于市场经济,但是从R村村民的利益诉求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实际表明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实质发生了变化,正是这种常常被我们忽视了的变化,即再分配体制之下国家与农民之间过去那种“父爱主义”庇护关系的消解,导致村民们在他们的利益诉求中包含强烈的道德诉求。这表明,任何一种经济制度...

作者:冯钢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性与社会团结的相关理论,其次介绍了福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在正义与道德之间如何选择社会福利。

作者:杨朝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尽沧桑的扬美古镇出现过众多有着显著的父权社会特点的传统社会组织。近现代以来,这些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或与宗族有关,或与民间信仰有关,或与商业活动有关,或与当地社会的政治生活有关。

作者:吕俊彪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本文主要探讨了黄炎村农民如何处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在夫妻关系方面,黄炎村农民认为爱情存在于生活中,夫妻关系的核心内容便是共同经营生活。在父子关系方面,黄炎村农民的父子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需要把握时机,分家立户。总而言之,求同存异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关键。

作者: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带来危害。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有很多,当前政府应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本报告从规范分配的法制秩序、提高低薪的保障秩序、调控高薪的管制秩序、惩治腐败的吏治秩序、清理津贴的内控秩序、公众监督的阳光秩序六个方面,对近年来收入分配秩序领域的一些政策与事件进行了回顾。展望未来,我国应该围绕市场秩序、规制秩序、...

作者:熊通成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依赖,现代社会治理就是对专业化知识的应用。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求。然而,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他们都往往会在社会治理变革中耽于旧的知识框架之中,往往会将新的知识强行地纳入旧的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的,而且也会把社会变革积累起的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作者:张康之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这一代特岗教师是独具“转型特色”的一代,他们的生活中折射着中国社会转型中所经历的成长之“阵痛”——内外交织的矛盾与摩擦、道德生活的困境与博弈、价值观的更新与重建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采用人文主义立场,以整体观、关系论和专业视角介入,呈现多元价值观交织中乡村教师的道德养成机制,并基于此,提出新生代特岗教师的道德支持系统及其支持策略。

作者:钟芳芳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