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铃木善幸为日本第70任首相,在其前任大平正芳首相突然病逝而“临危受命”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及政府首相,其执政时间从1980年7月至1982年11月。任内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但也出现了“教科书风波”。
作为战后日本少有的执政期长达四年零十个月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其任期内,不仅大力推行行政改革和财政再建以保持日本政治经济的活力,更在对外关系上四面开花,加速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无论是对美、对东南亚还是对中国,中曾根内阁都积极行动,谋求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对华关系上,中曾根康弘一向声称执行的是中日友好政策,在其执政期间中日两国...
大平正芳是战后日本第14位首相,1978年12月7日第一次组阁,1979年11月9日再次组阁,1980年6月12日任首相期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大平内阁随之解散。大平首相在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和主要的作用,在其执政的一年半时间里,两国关系更是日益紧密。
宇野宗佑执政时间较短,但从其任外务大臣时起就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在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时反对制裁中国;海部俊树担任首相时期继续执行这一对华政策,从而使中日关系在特殊时期也得到较为顺利的发展。
竹下登1987年11月当选为战后日本第17任首相,1989年4月因“利库路特事件”辞职。在其执政期间,中日关系获得较为顺利的发展。
2006年9月20日,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自民党第21任总裁,接着在9月26日当选为第90任日本首相。作为战后最年轻的首相,安倍上台后打破惯例,将中国作为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实现了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破冰之旅”。
在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期间,中日关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两国关系降到1972年恢复邦交之后的最低点。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小泉首相顽固地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从而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也应该看到,在小泉执政期间,中日之间经济往来依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民间交往活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小渊惠三在自民党内属于温和派,在中日关系上也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不幸因劳累过度病逝在首相任上。尽管森喜朗执政时间较短,但继承了前任内阁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对华政策,因而在两人任首相期间,中日关系发展得较为顺利。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