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介绍了融资担保行业、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
当前,支付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成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基础、非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支付服务格局。截至2013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达到250家,涉及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等七大业务类型。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从事着相近的资金转移支付服务,但在市场定位、产...
上海合作组织的民间机构主要有三个,即实业家委员会、银行联合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论坛。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民间机构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分别在各自活动范围内取得积极进展,而与此同时,作为年轻的组织,各民间机构也都在一边开展活动一边总结经验,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值得关注。
200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五届四次理事会制定了“筹资型、国际化”的机构发展新战略。在机构发展新战略确定后,机构领导层对筹资开发部门及其工作进行了调整和加强,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机构发展新战略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机构筹资开发工作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机构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机构在2008~2015年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2003~2007年“深化改革、再次创业”时期,中国扶贫基金会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机构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了机构发展战略的调整。在2006年4月中国扶贫基金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扶贫基金会确立了“促进中国扶贫基金会从操作型机构向筹资型机构转变”的机构发展新战略
2008~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迈入机构发展的新时期。该时期,完成2000~2007年的改革任务后,机构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均走向成熟和稳定,进一步发挥出改革所产生的张力,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全面发展态势。机构成熟的重要表现是领导层在机构发展战略制定中的敏锐性、准确性和前瞻性,使新的机构发展战略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公益行业和机构自身发展...
2003~200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深化改革、再次创业”为指导方针,继续推进和深化了机构管理改革。“深化改革、再次创业”方针是在2000~2002年改革启动时期的成果和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基础上,为了突破机构发展的瓶颈而提出的。2000~2002年改革启动时期的主要成果是实现了“去行政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内部管理架构初建;结束了“泛扶贫”,建立了“品牌项...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