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部分内容是关于北京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利用状况及发展预测。文章首先展示了2000年北京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及其闲暇活动,然后又展示了2000年北京市居民平日晚上时间的利用情况,之后又介绍了2000年北京市居民双休日闲暇时间分配及利用情况。结合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结构的历史变化,最后进行了2001年北京市居民闲暇时间及其利用状况的分析与预测。
本章主要从微观层面讨论在社会变革中,农民行为的特征,另外研究关于闲暇性质的核心假定,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已经成为一种能为农民带来正效用的正常商品,并提供经验证据对此进行说明。
休闲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文化水平大大提高的新一代,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以“赚钱”作为外出务工的唯一内在动力,他们更渴望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服务、精神文化,并寻求个人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与城市同龄人一样,作为青年一代的他们也渴望现代化的休闲方式,向往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而农村相对落后的生存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
本文从社会中个人的角度,研究生存期望的升高对个人退休时间选择的影响。第一节,主要介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加入了笔者自己的证明。第二节,给出了关于退休时间最优选择的模型和计算。第三节,考虑了离散时间的动态模型,比较了早退休和推迟退休两种方案,以及两种选择对经济的影响和动态均衡水平。
农民工作为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城乡边缘人”,他们的闲暇生活较有特征。而农民工闲暇生活的匮乏或畸形亦已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已经不仅是一个个体生活方式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主流文化理性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