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节主要是中国归侨及安置概况。第一次华侨归国的高潮是1949-1957年,这个时期的归侨可具体划分为六种类型:一是在海外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二是回国学习深造的华侨学生,三是从东南亚回国的难侨,四是回国团聚定居的华侨,五是回国参加投资建设的华侨企业家,六是归国的华侨领袖、活动家。第二次华侨归国的高潮为196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归侨主要是印度尼西亚的归侨...
本节相关概念界定包括华侨,华侨就是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外籍华人,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归侨,回国定居的华侨。归难侨,在侨居地遭受战争、政治迫害或经济状况恶化导致无法生存、被迫回国定居的人群。侨眷,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青年归侨侨眷和华侨农林场和归侨安置场,安置归侨且归侨务行政部门主管的农林场。
广西是中国的重点侨乡, 八桂子弟出国历史久远, 人数众多, 分布甚广。一是广西人走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其中包括广西人出国的历史及其通道、广西人出国的原因、广西人移居国外的分布和广西人在东盟各国的分布情况。二是广西归侨的产生,包括广西籍华侨回国的原因和“排华”导致难侨归国概况。三是归侨在广西的安置,1949年以来, 广西共安置归侨约15万人, 安置方式包...
政府实施“探亲访友”工程,即资助归侨侨眷去原居住国探亲访友,从中寻获创业的机会。出于社会比较和社会支持的目的,人们有一种很强的,同那些与自身具有共同特征的人聚拢在一起的倾向。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这个群体来说,他们要发展,同样需要建立必要的各种联结关系。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归侨基本上都是因逃避战乱匆忙返国的,所以他们在海外的亲缘关系具有一个独有的特点:...
在广西、云南等中国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其中, 还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归侨,也叫“难民”,或者叫“归难侨”。他们的祖先从中国迁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如果不是应为政治和战争的原因,他们也许会一直安定的生活在那里。因为20世纪50-70年代的"排华"事件,使得他们被迫回到中国,这个陌生的故土生活。然而他们和他...
在广西、云南等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除了居住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人口,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群体:归侨,也叫“归难侨”,或叫“难民”。他们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政治风波影响而被迫回到中国并被政府安置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1949年以后,东南亚国家先后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排华”浪潮,并相应导致了三次华侨归国高潮:第一...
在20世纪70年代末集中安置、20世纪80年代初调整安置的基础上,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广西境内的归侨侨眷形成了一些特点。其一广西侨乡分布现状:集中居住与散居并存,其二广西归侨的集中安置情况,其三广西归侨侨眷人口的变化,其四广西侨乡的特点。其中还附有调查表格,清晰的呈现数据。
本节主要说明的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侨眷的住房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归侨安置场的住房大都已经成为危房、归侨增员较多,但住房一直没有增加,住房拥挤。还有归侨安置场住房问题的原因分析,其中包括经济困难、管理体制导致归侨住房问题解决不同步、归侨安置场建设用地审批困难和大部分青年侨眷游离在职工和农民之间。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