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13年,雾霾天数增多,波及范围扩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雾霾成为社会热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为此,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针对我国居民的雾霾感知和认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受访者对雾霾的感知度较高,认知度较低。超过八成受访者感知到雾霾的存在,三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城市的雾霾严重,市区、郊区、农村受访者对本...
城市基础设施极易受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暴雨、高温、雾霾、低温冰冻、干旱、大风、台风、雷暴等灾害对城市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的各阶段都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本文呈现了陕西公众对2013年省内外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梳理了本年度社会“流行词”,并揭示了公众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期待。调查发现,公众对“改革发展”和“惩治腐败”高度关注,对“安全”议题持续关注,对党风建设重点关注,对陕西发展充满期待。公众将“中国梦”、正能量、雾霾、房价、公平正义等列为社会“流行词”,折射出公众对本年度重要事件、活动、政策、社会现...
本报告分析了陕西公众对2014年省内外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汇总整理了本年度的社会“流行词”,展示了公众对社会发展的感知和对未来的期望。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涉及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事件”、“云南地震”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等影响社会秩序、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在社会“流行词”中,“雾霾”和“高压反腐”排在前两位。在陕西热点事件中,“推进...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以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健康宜居为理念,以服务现代化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更新民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己任,把生态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用农业带、自然带和人文带“...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生态文明建设勾画出了一张宏伟蓝图:2020年前,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要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路径也日益清晰。宁夏地处西北内陆...
2017年是四川省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为确保经济增长,实现发展目标,四川省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四川省甘阿凉地区经济发展在全省相对滞后,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回旋余地,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甘阿凉地区经济的增长,对四川省深入实施多点多级支撑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