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乡村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遵循“理论建构—实践模式—实践特征”的研究思路,探讨乡村节庆类非遗的旅游实践。结果表明,乡村节庆类非遗旅游实践可从实践模式和实践特征切入分析,是节庆旅游场域人—人互动、人—地互动、人—地—业互动的产物;乡村节庆类非遗旅游的实践模式分为本土化实践模式和跨地化实践模式,其中跨地化实践模式分为流动型、异地型、全球型...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中国加入该公约,2024年是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我国非遗门类众多,数量庞大,乡村作为非遗的主要孕育地,蕴藏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焦点,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有助于乡村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本文系统梳理了乡村非物质文化...
文化旅游是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非遗传承发展对提升文化旅游的文化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建构文化旅游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符合其内在逻辑。本报告以汝城县高滩畲族为例,分析市级、县级非遗在文化旅游视域下的价值认知、资源筛选、转化利用及宣传推广等互动实践,对新时期文化旅游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发展展开学理思考。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